Pages

Saturday, August 23, 2008

Childhoods 六個大師的童年

又是今年Summer IFF看的法國電影"Enfances". 由多位導演負責. 編劇是Yann Le Gal. 非常喜歡的電影. 六個大師, 就是電影大師了.

精彩是, 每一段都是結尾才有一句該位著名電影大師的語錄或說話, 然後打出他的名字. 觀眾未看此句前都未必猜到那一段是哪位導演的童年. 有一兩個是較為明顯的. 每到最後這一句, 大家都有點恍然大悟的感覺, 既驚喜又有趣.

1. "Un secret derrière la porte"~ 導演: Yann Le Gal. 大師: Fritz Lang.

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的Fritz Lang原來母親是個猶太人. 十歲左右父母才能走進教堂結婚. 孩子當然不明白亦不能接受. 母親唯有安慰: 不是每個小孩子都那麼幸福可以出席父母的婚禮的. 幽默得來有點荒謬.

小小的Fritz Lang一直以為是父親不敢承認自己是猶太人, 對他有點怨恨. 後來父親把真相告訴他, 孩子實在受不了.

對母親的愛, Fritz Lang是從來不變. 他的童年, 最快樂和最深刻就是和母親的一段.
2. "Le regard d'un enfant" ~ 導演: Isild Le Besco. 大師: Orson Welles.

由於是法語片, 所以童年的Orson Welles及其父母都"說法語"! 還以為會用英語, 那才真實一點嘛.

Welles母親患重病是他童年最深刻的印象. 相信對他影響深遠. 孩子怕母親會忽然死去, 一直看守在其病床側, 很是可憐.

其母後來都不敵病魔, 一年後離去.
3. "Open the door, please" ~ 導演: Joana HadjithomasKhalil Joreige. 大師: Jacques Tati.

出生於法國的Tati, 父親是俄羅斯人, 母親是荷蘭人.

原來他自小是個高個子. 這一段帶給觀眾不少笑聲. 短短一個故事, 主要關於一天學校為學生拍照, Tati個子太高, 都比同學高出一大截. 為了令畫面更可觀, 攝影師想出多個方法. 但老師又不願意學生和自己一樣坐在老師椅子上拍照. 結果有點啼笑皆非.
4. "La paire de chaussures" ~ 導演: Ismaël Ferroukhi. 大師: Jean Renoir.

很明顯法國大師Jean Renoir出生自富裕家庭. 一天認識了來自低下階層的小孩子. 那小孩子很羨慕他的皮鞋, 後來Renoir送了一對自己的舊皮鞋給他.

La paire de chaussures就是the pair of boots. 一段短短的回憶, 相信對Renoir影響不少.
5. "Short night" ~ 導演: Corinne Garfin. 大師: Alfred Hitchcock.

非常精彩的一段, 看時已太約猜到是關於希治閣的童年, 因為就是觸目驚心.

喜歡Hitchcock最後那一句, 大約是他所接受的教育對他的電影有著深遠影響. 原來他有一個嚴母, 管教嚴厲, 曾把他一本舞台演員親筆簽名相片冊丟進火爐燒了.

不聽話嗎? 沒份兒看舞台劇. 小孩子的想像力往往令人意外. 恐怖片的誕生不是出自平凡家庭及教養. 
6. "Une naissance" ~ 導演: Safy Nebbou. 大師: Ingmar Bergman.

Bergman的童年一直快樂滿足, 有爸媽有兄長, 直至妹妹的誕生. Naissance解作birth. 這段說的是妹妹的出生對Bergman家的影響.

很真摯很可愛. 既幽默又有一丁點的驚嚇.
IMDB連結

題外話, 看畢發現, 多個大師都是出生於富裕家庭. 相信那個年頭(甚至這個年代), 想做導演, 都是要有點經濟背景.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