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May 05, 2009

口述歷史 ~ 三

五十年代的皇后大道東(六十年代後期這一段改名為金鐘道)

前兩年寫了兩篇母親的口述歷史, 一直都說待續, 一續便差不多兩年, 太過份了.

終於"的起心肝"再訪問母親, 又來繼續這個珍貴系列. 起碼對我來說是十分珍貴.

母親小學在跑馬地上課, 和我的三姨母一起上學. 乘電車一程是一毛, 上層兩毛. 她們下課有時會走路而不乘電車, 省了兩毛兩姊妹便可以去吃麵. 兩毛錢可以吃什麼麵呢? 淨麵一碗. :) 雲吞麵三毛.

訪問間, 當然又問到看電影了! 母親那時有什麼戲院呢? 她第一間想到的是環球戲院, 位於駱克道(未到鵝頸橋, 近馬師道). 小學時看曹達華, 白燕, 張瑛等等. 還有于素秋, 那時應該是中學了.

有看西片嗎? 當然有! 地點是利舞臺. 那是五十年代的事了. 電影的明星包括: 伊莉莎白泰萊(Elizabeth Taylor), 英格烈褒曼(Ingrid Bergman), 亞倫狄龍(Alain Delon), 羅拔泰萊(Robert Taylor), 後期有保羅紐曼(Paul Newman). 位於銅鑼灣的紐約戲院也放映西片的.

那時有所謂的"公餘場", 即下午五時至七時的電影, 只售四毛. 給下班的人看的. 多好! 正場是十二時, 二時, 七時及九時, 都是七毛.

灣仔還有東方戲院(菲林明道, 即現在的大有商場), 香港大舞台(皇后大道東), 東成戲院(鬧鬼事件!), 國民戲院, 和國泰戲院(灣仔道).
五十年代的紐約戲院(現今銅鑼灣廣場)

五十年代未有電視, 娛樂除了上戲院, 當然還有收音機. 母親和家人都愛在家中聽麗的呼聲. 有時代曲聽. 那時有吳鶯音, 姚莉和姚敏.

沒有收音機的人, 都愛去涼茶舖收聽. 可以聽歌, 又有廣播劇. 一杯涼茶便可以聽足一晚.

有沒有遊電車河? 當然有啦. 一毛便可以從堅尼地城到筲箕灣了.

還有什麼玩意? 彈波子, 陀螺, 拍公仔紙等.

住港島是不是很少過對面海? 很少喇.

差點忘了, 那時還未有海底隧道, 要過海便只有乘船. 未有天星小輪, 是油麻地渡輪. 從灣仔碼頭(高士打道, 相信即現在的告士打道)過海, 那邊是佐敦道碼頭.

"去茘園!" 母親說. "那時已有茘園?" 我問. "有呀! 去茘園咪坐船過海囉!"

待續...


2 comments:

readandeat said...

上次回港跟網友行灣仔戲院古蹟遊(現在灣仔已沒有戲院了),也知道你說的戲院在哪裡。

我小時候也去過茘園。那時(現在美孚對出的行車天橋下)可以划艇。

mad dog said...

readandeat: 宜家灣仔真係無哂戲院喇, 最後一間影藝都走埋(會喺九龍灣開, 遠到呢... ). 中學時期都仲有新華同影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