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來自瑞士/德國的電影, 德文名稱是"Das Fraulein", "Das"德語解"that", "Fraulein"解女人. 台灣譯名"三十而麗"(不過電影中三個女人都不是三十歲).

電影開首大都是室內景, 看著三個人物, 根本不知道故事發生在瑞士, 因為畫面都是三個女角每天營營役役的地方, 灰灰暗暗的, 還有嚴冬的悽然. 人物都沒有吸引人的面孔, 有的是那一份真, 那一份艱苦求存的意志. 後來終於見到"天日", 就是Ana帶Ruza上雪山那一幕, 給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當登山纜車吊在半空時, Ruza的驚慌和Ana的不以為意, 相映成趣, 帶點幽默.


這是女導演Andrea Staka首部長片, 對三個女角的內心描寫頗到家. 後記: 電影是導演個人寫照, 她在瑞士長大, 家人都是從Serbia及克羅地亞來的.
後記: 看電影節紀念catalog中文章上, 導演解釋, "Fraulein"一字在瑞士通常是在餐廳叫女侍應的稱呼, 就是"Fraulein, check please." 在這裡是個看不見人的故事.
IMDB連結: Das Fraulein.
榮獲多個獎項, 包括Sarajevo Film Festival 2006的最佳電影及最佳女主角, 瑞士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06 Gold Leopard Prize, 等等.
Technorati tags:


5 comments:
三十麗跟三十而立同音,我想是說這是關於成年女人的故事,與真正三十無關?
哦, 原來如此, 台灣很喜歡拿讀音來攪作, 我這些普通話茂李當然不懂, 多謝告知!
ok, 又要趕戲...
看過同名舊電影 三面夏娃
The Three faces of Eve,
Joanne Woodward 拿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可能年代的確太久遠了﹐不懂欣賞!!!
查 宗活華 就是 保羅紐曼 1958 至今的妻子﹐可說荷李活的謹有列子。
^_*
inner space: 1957年既戲, 呢齣我應該無睇過啦. "三面夏娃"都係香港自己譯既.
二十七或二十八日前的筆記由我負責連……
http://www.hkifflink.net/2007/03/31/1023/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