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星期看過電影"火車三段程"(Tickets), 十分喜歡, 亦令我想起多次乘坐長途火車的一些往事.
記憶中, 第一次乘坐長途火車應該是從美國上加拿大, 自此, 多次乘火車穿梭美加, 又或美國內陸穿州過省. 在美國乘的都是Amtrak, 在加拿大乘的是VIA Rail.

喜歡乘坐火車的感覺, 心理上覺得比飛機安全(其實未必, 亦可能更危險), 又可沿途看車外風景, 十分爽. 加上行車時都較穩定, 不會像坐飛機時常有的顛簸氣流, 令人不安. 由於火車上都有較多的活動空間, 又可以四處走動, 沒有那麼納悶. 雖然火車上買到的食物及咖啡茶都不可口, 不是天寒地凍還是一件硬得如石頭的bagel, 便是沒有味道的三文治或甜得令人暈倒的donut, 但偶然走到食物部車卡中, 看看陌生的人和事, 倒也蠻有樂趣. 餐卡 (diner car)都有較寬敞的空間, 紅紅的或咖啡色的沙發坐椅, 和友人一邊暢談一邊看風景, 比擠在機艙上舒服得多. 還有那些車廂上的電話亭, 都是有椅子連接的, 試過安坐那兒, 用電話咭打長途電話回家, 別有一番味道.

穿梭美加兩地的火車, 都要過境, 兩地的海關人員十分不同. 美國的都是身材魁梧的大件男士, 即使是女的, 也是穿十六碼以上. 試過有帶同一隻狗上來, 搜查有沒有人運毒, 到處臭各乘客的物品, 由於它的體積龐大, 嚇得我魂飛魄散. 加國的海關人員大都比較和善, 女的更嬌小貌美. 有一次從紐約上蒙特利爾(Montreal), 女海關人員看過我的護照, 竟問我是不是愛爾蘭人.

最多同行友人的一次是第一次從美國上多倫多的旅程, 我們在車廂上玩撲克牌, 同行中一個自私男孩竟獨個兒走去買東西吃也不問我們要不要. 假期裡他的行為都被看不過眼, 之後沒有再交往了.
最辛苦的一次應該是若干年前一個感恩節的假期, 乘客多得不得了, 我們從紐約上加拿大, 差點找不著坐位, 行李又多, 最後找到一個放行李附近的位置坐下. 十多小時的行程, 除了沒地方走走外, 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草草吃過買上車的麥當勞, 其餘時間便是與火車的反方向坐著, 用雙腳撐著隨時會掉下來的行李, 十分可憐.

獨個兒也試過在韓國來往當時的漢城(現在的首爾)及斧山, 攜著大行李, 車站和月台之間要走廿多級樓梯, 沒有電梯, 隻身把笨重的行李從梯級上拖到月台, 人也瘋掉! 看到的都是不懂的韓文, 有沒有上錯車也不得而知. 走上車廂, 看著小小的螢光幕, 花了好些時間才知道沒有上錯車. 坐位狹窄, 根本沒有地方放行李, 幸而鄰坐的男士友善, 讓我的行李佔據了他好些空間. 不過, 我可見到一個奇景, 就是一個帶著兩個孩子的母親, 竟然叫孩子用水樽小便, 看得我側目!
最舒適快捷的應該是法英之間的Eurostar, 和友人第一次踏足歐洲, 精神抖擻, 好像大鄉里出城一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