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March 23, 2006

難以忘懷的戲院


張家瑜昨日在明報副刊的專欄提到銅鑼灣紐約戲院結業, 又談到啟蒙戲院. 說到啟蒙戲院, 我也不知哪間是我的啟蒙戲院, 但確實有好幾間令我難以忘懷的戲院, 在我的成長期陪伴了我好些時光.

童年時, 有好些電影至今仍留在我的腦海裡. 二三年級時和家人及姨母們看過一齣叫"零用錢"的外國電影, 長大後才知道是法國新浪潮導演杜魯福的名作"Small Change"(L'Argent de Poche)(不要誤會, 電影雖然是1976年面世, 但卻在若干年後才在港上映, 76年筆者還未懂看電影, 我還未至於那樣"老"!). 此外當然還有在影院看阿B的"表錯七日情", "大白鯊"(那時在南洋戲院看完後, 門口更有大大小小的象膠鯊魚玩具買, 我得到一隻超細版!), "投奔怒海", "傾城之戀"(是父親第一次帶我們到澳門, 晚上無事做去戲院看的, 悶得我發慌!), E.T.外星人, 等等.

最令我有深刻印象的戲院應該是銅鑼灣的碧麗宮戲院. 中學時常常和好友兼同學(現在仍是好友)放學後仍穿著校服, 跑到那兒看電影. 回想起來, 她愛好電影的興趣也有少許影響我之後大學讀電影的決定. 已忘記在碧麗宮戲院看了多少齣電影了. 與這好友看的電影有許多, 當中包括難忘的"秋天的童話". 十分喜歡的"翡冷翠之戀"(A Room With A View)好像也是在那裡看的.

其後經常到訪而最終也結業的還有的灣仔北的新華戲院, 如今已變成牛扒王的靚版餐廳. 在那裡看的電影也是多不勝數, 最深刻的應是"星光伴我心"(Cinema Paradiso), 那次是剛送往留學的姊姊機後, 從啟德跑到灣仔, 雙眼通紅地與母親及姨母去看電影. 看畢當然是再痛哭多幾次.

不知從何時起, 電影及戲院已成為我傷心失意時的避難所. 它帶我進入一個沒人理會自由自在的世界. 它是我的心靈治療師, 也是帶給我和朋友歡笑和淚水的好地方. 電影比書本帶給我更大更震撼的迥響. 戲院, 成為游泳池(我很愛游泳)以外, 給我安慰給我舒緩又無可取締的空間.

沒有了碧麗宮戲院和新華戲院, 幸而影藝戲院仍屹立不倒. 在那裡, 我也獨自看過無數齣電影. 這幾間戲院, 沒有濃厚的商業味道, 是現在華麗舒適的Palace IFC所不能取代的.

後記: 昨晚與二姊傾談, 她糾正我, 那年看的"大白鯊"是在海運戲院, 並非南洋戲院. 她還記得和我一起買了許多吃的, 跑到灣仔國泰戲院看"魔笛追魂". 我之後又記得和她在國泰戲院看周潤發的"龍虎風雲", 笑得我牙骹也移位, 要去看醫生!

2 comments:

aulina said...

懷念新華影藝共存的日子。

哪時在灣仔工作,可以一收工便用還未過期的學生證買學生票。

最妙是電影節時遇上新華頭場影藝中場科學館尾場時可以用迅間轉移述一日跑三場!

曾經很喜歡皇室堡,因為有情宮座,可以兩個女孩坐進情侶堆攪事笑人!哈哈!

現在喜歡IFC Palace,不因為念其華麗,只喜歡星期日早場有$10長者票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戲。

最不喜歡旺角百老匯,雜!

mad dog said...

嘩原來你也曾那樣瘋癲! :) 今年我擺了烏龍, 有一天要跑四場, 不知體力如何...年紀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