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法國電影節開幕電影, 亦是期待已久的"Chacun son Cinéma". 其實早前在Palace IFC的小店已見有影碟買, 不過有機會在電影節和大銀幕看, 怎可錯過? 電影節第一天接受訂票便火速訂了, 竟然差點訂不到, 還要坐第三行!
三十三段短片(其實究竟是32個導演, 31段影片, 抑或33段36個導演?? 好像大家都弄不清), 說全都能記得, 實在是騙你.
說說印象深刻又喜歡的吧.
"A 8 944 km de Cannes" by Walter Salles (巴西) (前作有"Central Station"1998)
就是兩個巴西男士站在放映"四百擊"的戲院門外一唱一和. 很精彩又攪笑. 觀眾都鼓掌歡呼.
"Occupations" by Lars von Trier (丹麥) (前作有"Manderlay"2005, "Dogville"2003, "Dancer in the Dark"2000)
戲院裡一多口男觀眾不停說話, 最後被身旁的男士斬死. 二人都是西裝骨骨打煲呔的. 簡單又出位.
"Happy Ending" by Ken Loach (英國) (前作有"Tickets"2005, "Sweet Sixteen"2002)
很喜歡Ken Loach的電影, 擅長幽默寫實, 愛用男演員. 這回一對父子到戲院, 一邊排隊一邊商量看什麼片子卻一直都下不到決定, 還被後面等候的男子謾罵. 最後兩父子決定去看球賽而不是電影. 是否意味有時實在沒有好片看? 哈.
"Cinéma Erotique" by Roman Polanski (法國/波蘭) (前作有"The Pianist"2002)
大導這回又一次給人喜出望外的興奮. 色情電影往往給人標籤了, 就連觀眾也被標籤. 意想不到的結局令人捧腹大笑.
另外好些都是一看便知道是哪個導演的作品.
蔡明亮(台灣/馬來西亞)的"It's a Dream"最明顯. 有大家熟識的李康生. 一家三口半夜起床吃榴槤. 一想起蔡大導我便禁不住一笑... 因為多年前已對自己說: 我以後不看他的作品! 哈! 其實我不是太討厭他的電影.
Atom Egoyan(加拿大/埃及藉)的"Artaud Double Bill". 明顯是, 因為片段中的觀眾看了幾齣電影, 其中一齣是Egoyan的"The Adjuster"(1991).
Takeshi Kitano(北野武)的"One Fine Day", 他自己也有參與演出. 是電影中較早出現的一段. 也是幽默之作.
有點意想不到的是Jane Campion(紐西蘭)(前作"The Piano"1993)的"The Lady Bug", 不太像她的一貫作風.
王家衛的"I Travelled 9000 km To Give It To You"竟然找來張睿玲及范植偉. 又是紅紅的感覺. 不過相比其他的多段, 王大導這回不算很突出.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墨西哥)(前作有"Babel"及"21 Grams")的"Anna"也不錯. 看電影看得淚流滿面的女子原來是盲的.
David Cronenberg(加拿大)的"At the Suicide of the Last Jew in the World in the Last Cinema in the World"有他的一貫作風, 就是瘋癲.
有網友說Youssef Chahine(埃及)的"47 Ans Après"有點自大, 但個人又覺得感覺不錯.
沒想到Wim Wenders這回說戰爭與和平.
陳凱歌的"Zhanxiou Village"其實我覺得不錯. 小孩子踏單車發電來看電影.
反而覺得侯孝賢那段"The Electric Princess House"有點悶.
張藝謀那段"En Regardant le Film"有點老套, 令人失望.
Gus Van Sant這回的"First Kiss"用的男孩, 和上次在"我愛巴黎"中一段那男孩很相似. 片段不太突出.
有機會想看多一片. 其實好像youtube都有不少片段...
Variety: Cannes Film Festival Review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