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December 03, 2007

My Life Without Me

前陣子在BC買了加拿大/西班牙電影"My Life Without Me"(Ma vie sans moi/Mi vida sin mí /2003)DVD, 昨晚終於看了. 一看片名便知道是悲劇一齣, 告訴人我買了此碟, 反應都是: 這樣的電影也看? 太悲慘吧.

電影改編自Nanci Kincaid的小說"Pretending the Bed is a Raft"(amazon.com). 把床當作木排, 就是片中女主角喜歡和兩個女兒玩的遊戲.

故事大致說的是一個廿三歲的女子Ann(Sarah Polley)一天得悉自己身患絕症, 命不久已, 不但沒有告訴丈夫, 兩名女兒及其母親, 更列出十件Things To Do Before I Die. 電影就是描寫了她怎樣完成這十件臨終的使命.

其實類似題材的電影隨即已想到兩齣: "My Life"(1993)及"Time To Leave"(最後的時光/2005). 不想把三齣電影比較. 不過我又不能說"My Life Without Me"最突出. 導演是西班牙的Isabel Coixet, 前作有"Paris, je t'aime"(我愛巴黎/2006)的"Bastille"(妻子患病)一段. 不看片末credits也不知道原來名導Pedro Almodóvar(艾慕杜華)是監製之一.
攝影最值得讚賞. Director of Photography是Jean-Claude Larrieu, "Paris, je t'aime"也與Isabel Coixet合作. 許多鏡頭都留給人深刻印象. 喜歡電影中Ann及家人住的mobile home裡粉紅色和紅色的吊珠簾子, 多次在電影中出現, 製造悲愴中的溫暖氣氛. 導演多次運用慢鏡, 雖然手法不特別新鮮, 但效果不錯.

音樂也是突出的. Theme song是令人想買OST的原因之一. 超級市場那一幕印象也很好, 音樂加上攝影的功夫, 令電影更具感染力.

死前要做的十樣事情. Ann希望可以make someone fall in love with me及make love with other men to see what it's like. 因為丈夫是她十七歲便認識並相戀的情人, 盼望可以再激烈地愛一次, 相信許多人都會作這個想法吧. 片中Ann真的找到這樣的一個男人(Mark Ruffalo飾演的Lee)為她癲狂. 電影主題雖然悲哀, 但其實Ann的十樣心願都一一達成, 可說完美得有點不可意義.Sarah Polley的演技再一次令人觸目(其實這次買此碟都是因為她), 看過她多次演出: Atom Egoyan的"Exotica"(1994)及"The Sweet Hereafter"(1997), "The Claim"(2000), Wim Wenders的"Don't Come Knocking"(2005), 角色都十分突出, 她都靠那帶點悲傷的眼神來演戲. 最突出的相信必然是在醫院得悉自己患末期癌症那幕. 眼神及面部表情都交足戲.

飾演Ann丈夫Don的Scott Speedman有一張俊俏的臉孔, 多次大特寫都給他發揮的機會. Mark Ruffalo也中規中矩.

沒有想像中精彩, 但也值得一看.

IMDB連結
Rotten Tomatoes有65%好評.

5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頭先我個同事話佢結左婚10+ 年後,覺得就算個老婆幾好幾靚, 都無晒新鮮感.
到底點樣先可以令個老公唔好偷食??

Anonymous said...

paris je t'aime 裡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個bastille。好sad。不過,她老公陪她去買了很多agnes b,好real life。

Anonymous said...

lemon: 都唔係個個男人偷食嘅.

cr: Paris Je T'aime我最鍾意小丑同Oscar Wilde(墳場)果段.

Stannum said...

收費電視錄左好耐都未睇﹐等我快D睇先。

mad dog said...

stannum: 你地收費電視成日都咁多好嘢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