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7, 2006
男兒身之旅
讀碩士上馬傑偉的課時也曾學過Qualitative Research 和田野考察(田野筆記/田野調查), 而我的畢業論文更揀選了去精神病院和病人接觸, 是關於人們對精神病人的偏見. 過程驚險有趣, 記得有一日(其實自己也對他們劃上標記, 可能也有點偏見), 要與一因斬同屋婦人而曾在小欖精神病院留院的男康服者會面, 事前不太擔心, 但當時男友說這些有暴力傾向的康服者可會隨時傷人, 又堅持要陪伴我一起採訪, 於是我對康服者解釋他是另一名來觀察的同學. 在此不再詳述研究過程, 但考察實在令我獲益良多. 有一天, 當我在葵涌醫院觀察病人時, 我曾經幾次扮是他們的一伙, 以免他們好奇我的身份, 又會影響研究.
田野考察就是這樣有趣, 馬教授說曾有人研究某種行業, 便自己走去做那行業的工作一段時間, 如有學生去7-11便利店做一兩星期. 記得看過馬教授寫一些年青人的生活(幾年前在明報有刊載), 便跟著這班年輕人四處遊玩, 如半夜騎著單車在街頭遊盪.
美國便有一位女作家Norah Vincent, 假份男人十八個月, 寫了這本"Self-Made Man: One Woman's Journey Into Manhood and Back". 封胸, 假鬍子, 假陽具, 西裝, 加起來變成了Ned.
Norah Vincent十分認真, 找了化妝師替她打個恰到好處的暗影, 又叫導師教她發音技巧, 還有找男性朋友幫忙買球衣和西裝, 又到健身室舉重.
起初, 她怕會被認出, 怕自己太細小, 又太女性化, 後來她開始習慣, 越來越有信心, 可以不用戴眼鏡, 不用穿多層衣服. 作者從工作, 生活, 性, 和朋友等各方面去探討另一個性別.
此書在本月十九日出版, 反應不錯. 如果有長假期, 或許也應找個角色去扮演, 去生活一段時間, 來個有意義的研究.
(Courtesy of The AP)
Thursday, January 26, 2006
命名遊戲
可愛的背影
Tuesday, January 24, 2006
這麼近 那麼遠
如果可以選擇, 相信沒有人喜歡這種關係. 牽腸掛肚, 數個月才見一次面, 許多人都會選擇終結這種看不到未來的感情. 有朋友在澳洲讀書四年, 那時她和初戀男朋友才一起半年, 但出乎意料之外, 二人都努力維持, 最終, 六年前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 上年更誕下兒子. 可是這些令人鼓舞的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又有多少呢?
有一女友人, 樣貌十分標緻, 大學時更被稱為"四大美人"之一, 但感情路一直不易走. 前陣子, 和她在電郵傾談, 問她近來有沒有蜜運, 她說又是那些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 看來她不太響往這種沒有將來的感覺. 友人性格不錯, 但頗愛獨來獨往, 每年都自己去幾趟旅遊, 就是很少聽她在拍拖, 很可惜.
我想, 其實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會否也不錯呢? 我也曾經試過兩次不成功的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 其中一次更維持了三年多(真正分隔兩地大概一兩年), 但最後都是悲劇收場. 那時一朋友說有點擔心我, 因為他覺得我很喜歡把男朋友放在很遠的地方. 我那時只一笑置之, 但現在回想, 我也置疑自己可能有點喜歡這種關係.
一段有距離的關係, 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有了距離, 少了衝突, 剩下來的就是思念. 生活上的瑣事又不會帶來不必要的口角, 思念中, 永遠都是和對方一起時的愉快和浪漫回憶. 或許, 我也頗善長維持遙遠的關係, 忍耐不了近距離那種咄咄逼人的感覺, 沒有私隱, 沒有空間, 充斥著生活瑣碎事, 令人看到不可愛的一面. 或許, 現實永遠都是殘酷, 而人就是喜歡往苦處尋, 虐待自己.
我有一位要好的朋友, 他是馬來西亞人, 住在吉隆坡. 大學第一年後, 我便轉了校, 和他真正相處的日子其實八個月也沒有, 大家"埋"的"堆"又不同, 主修科目又不一樣, 通常都是在宿舍飯堂碰面時才聊天. 離開了那間大學後, 我們好像只有間中在電郵上聯絡, 寄寄聖誕新年咭.
但long distance竟然令我們的友誼更進一步, 尤其是當大家都回到各自的家, 開始人生另一階段 -- 工作. 電郵, ICQ, 聖誕新年咭, 間中的長途電話, 我倆好像變成了筆友一樣. 過去十二三年裡, 我們只見過兩次面, 一次是三年前, 我隻身跑了去吉隆坡散心, 而另一次, 則是他和太太飛來香港出席我的大日子. 我們的友誼之所以可以維持這麼久, 或許都是因為大家都只看到文字上, 電郵裡, ICQ中, 大家所呈現的自己最美好的一面, 最不可愛的地方通通收藏得毫無痕跡. 或許就是如此, 我倆都這麼喜歡大家.
長途和遙遠的關係也可以細水長流的.
你的人生又是一齣什麼樣的電影?
The Movie Of Your Life Is A Cult Classic |
Your best movie matches: Office Space, Showgirls, The Big Lebowski |
我的電影是Cult Classic...
http://www.blogthings.com/ifyourlifewasamoviewhatgenrewoulditbequiz
Monday, January 23, 2006
男人香
上兩個月, 在中環做manicure時, 看到一位外籍男士, 坐在一旁, 亦是來做manicure, 不過他沒有塗手甲. 我問替我修甲的店員, 是否有許多男客, 她說越來越多, 尤其是因為地點是中環. 可能孤陋寡聞, 我在本地也是第一次見男人去修甲.
其實男士注重外表和皮膚護理等美容知識已不是某種性取向人士的專利. 男士美容廣告俯拾皆是, 代言人都是演藝界名人或演員, 如郭富成, 吳嘉隆, 劉海威等. 其實, 愛美和扮靚是人人都應享有的生活方式.
在此, 讓我來一篇只供男士享用的美容店資料(資料提供 - The List):
(由於篇幅較長, 不能詳盡每間所提供的服務內容, 可瀏覽其網址或致電查詢, 又或留言給我再告知)
4D Well-Being Centre -- 16 Soho Square, 21 Lyndhurst Terrace, Central, tel: 3188-2221; 全男班服務, facial 由$680起, 還有瘦身, 減壓, 通淋巴等; 辦公時間: 一至六10:00am - 9:00pm.
Beautiful Skin Centre -- Shop 344, Pacific Place, 88 Queensway, Admiralty; tel: 2877-8911; www.beautifulskincentre.com.hk; 提供Elemis "Skin IQ" facial $1280/75分鐘, "Urban Cleanse"facial $1280/75分鐘, "Sun Balance" facial $1280/90分鐘; 辦公時間: 一至五 9:00am-9:00pm, 六日9:00am-7:00pm.
Chuan Spa (川) -- Langham Palace Hotel, 555 Shanghai Street, Mongkok, tel: 2710-1888; www.langhamhotels.com; "Man Maintenance"$725/一小時, 面膜護理, "Extremely Indulgence"$650/一小時, 手足護理, 指壓按摩, 頭髮護理及頭皮按摩, "A Man's World"$850/75分鐘, 背部磨沙去死皮, 全身按摩, 面部潔淨. 另外還有水療及石療; 辦公時間:每日6:30am-10:00pm.
Elle Spa -- Shop G106A, The Repulse Bay, 106 Repulse Bay Road, Repulse Bay; tel: 2537-7736; www.ellespa.com; 威士忌facial $600/一小時, "Golfer's Tonic"背部按摩加sports pedicure(足部護理)$650/90分鐘; 辦公時間: 一至六 9:00am-8:00pm.
Elemis Day Spa -- 9/F, Century Square, 1 D'Aguilar Street, Central; tel: 2521-6660; www.paua.com.hk; 有Beautiful Skin Centre的Elemis系列護理, 還有全身深層肌肉按摩$900/50分鐘; 辦公時間:一至五10:00am-10:oopm, 六日10:00am-8:00pm.
Homme Holistic Skincare For Men -- 15/F, Simsons Commercial Building, 137-139 Johnston Road, Wanchai; tel:2833-6271; www.hommehk.com; hydro-peel facial $560/一小時, face-lift treatment$450/45分鐘; 開業一年半以上, 最受歡迎是body contouring及deep-cleansing facials;辦公時間:一至六11:00am-9:00pm, 週日可限預約.
M Square -- 28/f, SiKi Centre, 21-23 Jardine's Bazaar, Causeway Bay; tel"2865-3868; www.msquarehk.com; 除一般美容護理服務外, 還有已獲証書的專業導師教授Thai Massage及Sport Massage Therapy; 辦公時間:每日1:00pm-12:00am.
Mence Beauty For Men Skincare & Body Tonning Centre -- 13/F, Asia Pacific Centre, 8 Wyndham Street, Central; tel:2117-8068; www.mencebeauty.com.hk; 有減雙下巴, 眼袋, 等服務; 辦公時間:一至五10:00am-8:oopm, 六9:30am-5:00pm, 日11:00am-5:00pm.
Men's Skin Centre By Bella -- Room 11, 17/F, New World Tower 1, 18 Queen's Road, Central; tel: 2526-3855; www.bellaskin.com; 辦公時間:一至五10:00am-8:00pm, 六9:30am-5:00pm, 日11:00am-5:00pm.
Orient Spa -- 10/F, The Centrium, 60 Wyndham Street, Central; tel: 2151-4111; Thai massage及heat-healing treatment$980/一小時, Orient Pure DNA facial $1580/90分鐘, 前額Botox (醫生主理)$2000-$8000; 辦公時間:一至六10:00am-10:00pm, 日10:00am-7:00pm.
Paul Gerrard -- 1/F, Wah Hing House, 35 Pottinger Street, Central; tel: 2869-4408; www.paulgerrard.com; facial $500/一小時, tanning treatment$700, 理髮$300-$500; 辦公時間:一至六10:00am-7:00pm.
Pure Spa -- 4/F, IFC Mall, 8 Finance Street, Central; tel: 8129-8883; www.pure-spa.com; facial$760+, body therapy$380+, hand& food therapy$180+, spa therapy$450+, hair removal$400+, tanning$520/45分鐘; 辦公時間:一至五9:00am-9:00pm, 六日10:00am-7:00pm.
Renaissance Beauty Centre -- 14/F, Coda Plaza, 51 Garden Road, Central; tel: 2868-5666; $150起; 辦公時間:一至五10:00am-9:00pm, 六9:00am-8:00pm,日9:00am-7:00pm.
Sentimento -- 1/F, Thyrse House, 16 Pottinger Street, Central; tel: 2122-9266; 威士忌facial$490/一小時, 還有日本Mikimoto facials, Yonka facial; 辦公時間:一至六11:00am-8:30pm, 日11:00am-6:00pm.
Thai Pan -- 9/F, Henfa Commercial Building, 348-350 Lockhart Road, Wanchai; tel: 2573-4365; aromatic massage $388/90分鐘; 辦公時間:一至日中午至凌晨(星期三息).
ZIZ Skincare For Men -- 5/F, Hang Shun Building, 10-12 Wyndham Street, Central; tel:2111-2767; www.ziz.com.hk; facials $480-$1000, body hair removal $450, purifying back$60, tanning$650, body contouring$700, massages $230-$650, eyebrow shaping$160/25分鐘; 辦公時間:一至五10:30am-8:30pm, 六日10:30am-7:00pm.
Zkin -- 16/F, Soundwill Plaza, 38 Russell Street, Causeway Bay; tel:2970-2866; 辦公時間:一至五10:00am-11:00pm, 六10:00am-10:00pm, 日10:00am-9:00pm.
醜樣公仔
數月前, 發現了這個醜樣公仔系列, 名為"Uglydolls"(www.uglydolls.com), 下載了兩個來做電腦wallpaper, 同事見到都覺得它們很可愛, 一位四字頭男同事更要它的資料, 還不滿我不早點通知他.
Uglydolls 是2001年由Sun-Min Kim 及David Horvath設計, 起初是毛毛公仔系列. 2003年, 從美國加州傳到去紐約. 2004年更出現在CNN的Today Show, 然後又傳到日本. 2005年Uglydog誕生, 還有許多其他"人物"及產品, 十分可愛.
不穿褲子遊地鐵
美國紐約有個別開生面的遊戲, 就是不穿褲子乘公車! 這個名為"Improv Everywhere No Pants! Subway Ride" 的"運動"今年已是第五屆.
乘客只穿內褲或襪褲, 若無其事地乘搭地鐵. 圖中女子樣貌斯文, 是個上班一族, 邊看書, 邊站在車廂中, 下身只穿內褲及絲襪, 旁人視若無睹! 都是男士方便得多, 眼看以為他們是在家中準備吃早餐.
主辦單位稱今年有多於160人士參與, 創辦人認為這樣做為的是要在公眾場所營造混亂及愉快的氣氛, 給大眾一個笑的機會, 並非想騷擾乘客. 事件中, 八人收到告票要上庭, 六人被手銬當場逮捕. 這樣寒冷的天氣, 還是穿多一點較健康. 最多也只有"便服日"的香港, 不知道如有這種"運動", 又有多少人會響應?
參考網址: www.improveverywhere.com
Sunday, January 22, 2006
女人 . 鞋子
女人愛鞋子, 就如男人愛車, 模型, 小孩愛糖果, 老人愛粵劇, 是與生俱來的, 有時也不能解釋其原因.
我喜愛買鞋子大概可追溯到中學時代, 當然那時零用錢有限, 買鞋子對學生來說是奢侈品. 記得那時每逢學校換季, 定必到處逛, 務求找到一雙與別不同但又不犯校規的上學鞋子. 漆面和尖頭又試過, 絹面加絲帶又買過, 波鞋款厚底又興過, 年年新款, 十分好玩. 犯校規是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愛玩的遊戲, 記得有一年夏季, 我的上學鞋是米色的, 但學校需要學生穿純白色. 由於那年已是中六七, 學校對我們比較仁慈, 警告過一兩次便沒有理會.
大學開始, 我的買鞋子習慣已有鄒形. 曾經在暑假時和朋友從美國中西部到西岸遊玩, 我便帶了四五對鞋子, 其實只是三星期. 每兩三個月必買一雙鞋子, 每到一個地方旅遊, 一兩雙鞋子的收穫是最起碼的了. 姊姊說我是鞋王.
出來做事後就更自由了, 喜歡便買. 家裡收藏了四十多雙鞋子.
其實大部份女人都愛買鞋子, 每逢季尾你只要到各鞋店或百貨公司逛逛便明白. 上兩星期的週五, 下班後, 我便匆忙利用上跳舞課前十多二十分鐘, 跑到時代廣場連卡佛, 看到一群女子, 大概有三十人, 就像在超級市場掃貨一樣, 不理會售貨員, 不理儀態, 不理有沒有穿襪子, 見到喜歡的便拿來試, 十分狼狽. 那天外面其實有點冷, 身穿厚褸的我已覺得有點熱, 但買鞋要緊, 在大減價時買鞋就更加要緊, 特別是農曆新年前, 因為在未來一個多月裡不可以買鞋子(新年不可以"鞋鞋聲")!
幸運的我, 季首見過一雙咖啡色長靴子, 要$2100多, 有點捨不得, 當天只需$950!!!!! 手上已拿著兩個袋子加手袋, 差點要流汗, 試鞋的位置也找不著, 見到售貨員, 連忙叫他替我找雙新的. 好不容易在遠處找到一張椅子, 馬上試上這雙長靴, 十分高興, 好像老闆加薪一樣興奮!
一雙漂亮的鞋子, 永遠是錦上添花. 每個女人起碼要有兩三雙的黑色鞋子, 此外, 必備的還有尖頭鞋, 三吋以上的高跟鞋, 波鞋, 平底鞋, 平底尖頭鞋, 圓頭平底鞋, 平底花面鞋...
其實每個女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購物狂心態, 有些比較喜歡買鞋子, 有些比較喜歡買手袋, 有些則愛頭飾, 手飾, 當然還有鑽石! 有一個朋友獨愛手袋, 她上個月到東歐遊玩(其實東歐不是什麼購物天堂), 她也可以用$20,000買了三個名牌手袋回來, 比她的旅行團費還昂貴, 她說在維也納買便宜許多.
還有一星期便農曆新年, 我仍在考慮是否買多一雙鞋子...
舞 . 戲
喜愛電影, 喜愛舞蹈, 一齣關於舞者的電影, 當然是我最喜愛的.
"Flashdance" (勁舞) (1983) -- 一齣在八十年代長大的人都必定看過的電影. 最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場面必定是女主角面試一幕. 一列評審員並排而坐, 女主角Alex (Jennifer Beals) 努力表演, 渴望可以被著名芭蕾舞學校所取錄.
"The Company" (浮生若舞) (2003), 由Robert Altman執導, Neve Campbell 當女主角, 上年自己一個人走進電影院看, 頗喜愛此片. 以前不知道曾飾演"Scream"的Campbell原本是打算做個芭蕾舞家, 但由於多次受傷, 最終被迫放棄. 此片用很直截了當又自然的表達方式, 描寫了芭蕾舞蹈員的辛酸, 很迫真, 令人感動, 是愛芭蕾舞人士必看的電影.
"Save the Last Dance" (舞動激情) (2001), 是徹頭徹尾的一部青春片, 比較適合二十五歲以下年輕人看. 昨晚看了影碟, 還可以, 但都是覺得不適合我這個年齡的觀眾, 沒有特別新意. 女主角Julia Stiles 樣貌又不吸引, 可以不看.
週日一記
聖餐詩歌: "讚美救主犧牲大愛"(62) -- 讚美救主犧牲大愛, 甘願捨命十字架上; 他們雖把?命奪去, ?仍代求罪愆得救...
"我曾捨命為你"(126) -- 我曾捨命為你, 我血為你流出, 救你從死復起, 使你罪過得贖...
講道題目: 以基督的心腸想念弟兄姊妹
電影佈道聚會推介: "魔幻王國 - 獅子.女巫.魔良櫥"
本地很多教會都有包場, 叫教友一起看此電影. 原來此片乃改編自基督徒作家魯益師(C.S. Lewis -- 其他著作有"The Four Loves")之經典名著"那裡亞的故事"(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第二集. 教會週刊說此書內容不但老少咸宜, 更充滿救贖性; 既可幫助我們反思生命, 更可分享及深化信仰. 母親的教會也於二月在某戲院包場, 到時我們都會去看.
Friday, January 20, 2006
再談數獨
自九月以來, 一直迷上數獨, 也寫過一篇關於數獨的文章. 玩網上下載的四級難度(evil) sudoku已玩到有點悶, 沒有新意. 三星期前逛書店時在Dymocks買了兩本(見圖): Sudoku X (Daily Mail) 及 Super Sudoku Bumper Collection (The Mail).
由於買時所有Sudoku書都是封了套的, 所以唯有靠書背的簡介, 結果, Sudoku X (Daily Mail) 太容易(有六格也有九格, 又有diagonal), 沒多樂趣, 只好留給表妹或訓練我兩小甥女玩(另又見Sudoku for Kids! 或會考慮買給她們). Super Sudoku Bumper Collection 則蠻不錯, 不是九個格子, 而是十二個, 總共有144個格子, 比較費時, 也尚算刺激, 不似其他Super Sudoku版, 需要加數, 完全不是我所喜愛的.
由初時一晚玩一個到現在一晚玩兩三個, 看來, 我又要準備挑戰更高難度的. 大家有沒有心水推介?
Thursday, January 19, 2006
火星和地球
原來當兩個星球保持一定距離時, 大家都沒有問題. 宇宙這麼大, 一定的距離總是美好的. 兩者都欣賞對方的長處, 缺點卻不一定看透, 即使見到也不用忍受, 因為他們各自有空間.
可是, 長此下去, 也要來個總結, 例如彼此定下協議, 特定的距離, 合適的空間, 其他星球不能加入等. 各星球看見兩球相悅, 十分羨慕, 替他們高興.
但這些星球都不知道, 兩球其實並不快樂, 他們比較喜歡以前的關係, 距離, 空間, 舒服的感覺. 因為 火星撞地球, 舒服的感覺變得很不舒服. 缺點忽然變得很大, 以前互相欣賞的地方變得渺小.
火星和地球都不知道究竟何時及如何才可延續以往的舒服.
藝伎回憶錄
章子怡的小百合, 加 渡邊謙的董事長, Rob Marshall 執導 (前作有電影"Chicago"), Steven Spielberg 史提芬史匹堡監製, 合起來是一齣可歌可泣的動人愛情故事. 朋友說報紙上的影評給"藝伎回憶錄"的評分是兩個蘋果, 我覺得蠻不錯, 應該有三四個, 即使原先沒有打算看.
編舞出身的Rob Marshall 在電影"Chicago"(芝加哥)中成績驕人, "藝伎回憶錄"不錯, 但可以更好. 視覺上我認為可以更美, 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主要有三個: 章子怡演的小百合令電影中的觀眾拍案叫絕的一場藝伎表現, 小百合與董事長在櫻花下的小島上談天, 以及小島上一個wide shot. 電影配樂是John Williams (Indiana Jones, Star Wars, E.T., Superman等), 但在此片中好像一點也不突出, 一定不會買它的電影原聲大碟.
反而有點被這個感人的愛情故事所動. 藝伎的一生從一開始便沒有選擇, 愛情更是奢侈品. 單純的小百合, 送了小禮物給延先生(役所廣司) 也不知道原來是一場交易的暗語. 最令人傷感的是, 一個小女孩一生的願望, 竟然是親近一個送過剉冰給她的男人.
另外個人認為, 如果我們不是知道章子怡小姐本人太多的私生活, 一定會覺得她演得不錯且有說服力. 銀幕上的她就是有那種楚楚可憐又俏麗的面孔.
故事有點像"大長今", 從一個小女孩的童年說起, 她的一生, 她的男人. 對藝伎的描寫也頗透澈, 對於不大暸解日本文化的老外已是非常足夠.
不過看著一班亞裔演員, 說著"唔鹹唔淡"的英語扮日本人, 始終有點怪, 就像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和 David Cronenberg 的"M Butterfly"(蝴蝶夫人). 還有不明白何解旁白是一個那麼老的小百合, 以及日本人為什麼會有藍眼睛?
Wednesday, January 18, 2006
Single Out
昨天早上上班前, 在家弄頭髮, 拔掉了六七條白髮. 朋友說開始發現有白頭髮, 很沮喪, 這個年紀, 這樣的生活, 很少人可以幸免. 我父三十多歲便滿頭白髮, 看來, 我只有這少許已算幸運.
拔白頭髮很需要技巧, 看見了也需要一些時間把它從眾多黑髮中揀出來, 前面的還容易, 側面或後面的就更難. 捉住了一小撮黑白混雜的頭髮, 看著鏡子, 又要有合適的燈光, 有時反光又不見了那條白頭髮, 真辛苦! 拔掉六七條白髮可以用上十多分鐘時間.
這個拔白頭髮遊戲令我想起數年前在電視上看過一個名為"Single Out"的節目, 就像"一筆Out消"一樣, 但參加者都是上來找伴侶的. 每次好像有一位參賽者, 列出她/他的要求, 另一群參賽者就是被選的"potential partner". 當參賽者每次叫出她/他的喜好, 如:"我愛會彈琴的男孩", 於是那大群的參賽者如果不符合要求, 自己就要離開, 合乎要求的則留下來, 如此類推, 直至那參賽者找到心目中最合心意的對象為止, 節目還會為兩位安排拍拖和發展. 節目十分有趣, 參賽者都是一些十八至二十頭的年輕人, 很多俊男美女, 參賽者揀選伴侶過程非常攪笑, 但又不乏認真.
我們平常也遇到這些"single out"的情況, 人生如此漫長, 要做決擇的機會多著. 小時要選小學, 生日要什麼禮物; 中學要選科目, 班別, 人生目標, 選大學; 大學要選主修, 學會, 宿舍, 功課小組, 男女朋友; 畢業後要選職業, 其後轉工, 成家立業, 買屋買車, 生仔搬家...
眾多"single out"遊戲當中, 我想最令人有共鳴始終都是找伴侶, 難怪這個電視節目那麼多人參加. 無論我們自己心中一向有什麼要求, 現實中, 永遠不一樣. 我也想另一半樣貌似黃耀明, 身形似阿Rain, 性格似"妙手仁心"劇中的曹永廉, 但永遠碰不上.
兩時多還未吃午餐, 因為中了blog毒, 現在要玩的"single out"遊戲是找什麼吃... 咖啡及沙律, 抑或湯麵及奶茶?
Tuesday, January 17, 2006
奧斯卡新主持
今年三月五日舉行的第七十八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主持人不再是上年的Chris Rock 或 Billy Crystal, 而是主持 "The Daily Show with Jon Stewart"的 Jon Stewart. 四十三歲的Stewart 原名Jonathan Stewart Liebowitz , 演出電影有: "Big Daddy" (1999), "The Faculty" (1998) "The First Wives Club" (1996) 等. 他曾奪七個艾美獎, 亦兩次當過格林美獎主持人 (2001及2002年).
本月初當奧斯卡主持人選宣佈後, Stewart 回應, 他作為一個演出者, 對此感到十分榮幸. 但作為一個奧斯卡忠實觀眾, 他覺得有點失望, 因為這是又一次沒有Billy Crystal 的頒獎典禮.
看了Billy Crystal當奧斯卡主持多年(原來他已當了八次), 實在有點懷念他精彩的表演. Crystal解釋不能當奧斯卡主持是因為他的首要工作是他的個人獨腳舞台演出"700 Sundays".
奧斯卡監製 Gil Cates 認為Jon Stewart 絕對升任, 雖然他的"The Daily Show with Jon Stewart"是一個政治攪笑節目, 但他很清楚"the difference of being irreverent without being impolite." 其實他的背景令他更升任奧斯卡主持一職, 因為今年有好些候選電影是以政治及社會問題為主題, 如: "Brokeback Mountain,"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Crash," "Munich," "Syriana," 及 "The Constant Gardener".
有報道指Jon Stewart 會休息一星期來預備主持工作, 雖然奧斯卡主持多數會用更多時間去預備. 如Billy Crystal, 他通常都會用兩個月去策劃, 拍攝, 及剪輯大會開首的片段及他的Medley版歌曲.
Courtesy of Los Angeles Times, The AP, MSNBC.
Monday, January 16, 2006
熱麥精
一個寒冷的晚上, 母親說很想喝一杯熱的東西, 我忽然想起冰箱內有維他麥精, 便提議她用微波爐弄熱一杯麥精. 於是替她弄了一杯, 母親說很好喝, 暖在心頭.
自此, 這兩星期的晚上, 我喝了兩三杯熱麥精, 令我想起中學時的一些樂事. 那時, 我校有一個小食部, 有點殘舊, 兩個六十多七十歲的婆婆在賣各種小吃, 還有簡單的果醬及油占多士. 記得每逢冬天, 小食部一定有熱騰騰的樽裝維他奶及麥精, 許多時, 熱麥精加油占多便是我的早餐.
寒冷的冬日, 七時多八時, 準備一天的課堂, 和一大伙女孩談天, 等候早禱的鐘聲, 又有什麼比這樣溫暖的早點令人精神為之一陣?
中學之後, 已很少機會再喝到熱麥精. 其後, 在便利店也曾見過. 微波爐這樣方便, 這個冬天, 我家一直儲備一些盒裝麥精, 好讓我隨時喝到溫暖的熱麥精. 天文台說這個週末又會轉冷, 晚上又可以慢慢享用了.
人生中的不必然
控制體型
美貌與智慧
Sunday, January 15, 2006
誘心人
週五半夜在家中看了想看很久的"Closer" (誘心人) 的影碟, 很喜歡它, 無論劇本, 故事, 演出, 對白, 全都十分滿意, 確是"探討兩性間愛慾鬥爭最真實的"電影, 極力推薦大家去看 (但若你未看此片, 最好看過後才看這文章).
之前一直想到戲院看這套電影, 但都沒有機會, 想看是因為有Jude Law 及 Natalie Portman, 兩位都是我所喜愛的演員, Jude Law 更是我認為當今最俊朗的男演員. 其後, 聽到許多對這劇本的讚賞, 近來本港又把"Closer"的劇場版搬到舞台上 (當然不會去看, 因為見到有焦媛和區錦棠便令我卻步), 於是便買了影碟回家.
電影最值得一讚是對白精彩, 看這電影影碟好處是可以隨時 pause 及 remind, 因為經常想再聽一次對白, 細味固中的道理和意義. 以下是我最欣賞的quotes:
當 Dan (Jude Law) 對 Anna (Julia Roberts) 形容女朋友 Alice (Natalie Portman) 時, 他說她是 "Unleavable" -- 也許確實有些人是很難令人離開他. 女孩愛上男孩, 才知他已有女友, 男的總愛說"我不想再令她受傷害, 我不能離開她". 我想不少人聽過這樣的說話. Unleavable, 這個解釋真浪漫, 倒不如說:"我比較喜歡她" 又或 "我愛她多於你".
當 Alice 問 Dan 為何選擇 Anna 時, 她問:"Because she is successful?", 因為 Anna 是個專業攝影師, 而 Alice 只是個從紐約跑來倫敦做侍應的女孩, Dan 回答:"Because she doesn't need me." 其實愛有時是沒有原因的, 但被拋棄的一方總愛問個究竟. 不愛你便不愛你了, 沒有原因, 她未必比你好, 只是我現在愛的是她.
Alice 決定馬上離開, 走到門前, Dan 問:"Where are you going?" Alice 答:"Disappear." 提出分手的一方每每不知怎樣開口, 說完了, 最好是對方識趣, 馬上消失.
Alice 對 Larry (Clive Owen) 說:"I don't want to be your 'revenge fu*k'!" 字幕把這個名詞譯作"性復仇對象". 現實裡, 多少人做過受傷害的人的"性復仇對象"?
Dan 恭喜 Anna 成功簽了離婚書: "You are a divorcee! A double divorcee! "
還有:
Dan: "Why didn't you lie to me?"Anna: "We said we'd tell each other the truth." Dan: "What's so good about the truth? Try lying for a change--it's the currency of the world."
Dan: "I love her."Larry: "Boo hoo, so do I. You don't love Anna, you love yourself" Dan: "...you love her like a dog loves its owner"Larry: "And the owner loves the dog for doing so."
Larry: "Have you ever seen a human heart? It looks like a fist wrapped in blood!"
一齣電影或電視劇若有好些令人念念不忘的對白, 已經成功了一半. 就像日劇"悠長假期" (Long Vacation), 我曾看過七次之多! 或許這都是舞台劇需要的元素, 因為舞台上我們看不到演員的大特寫, 相反, 電影中演員的表情已可代替精彩的對白. "Closer"原先是一齣舞台劇, 導演Mike Nichols 把它搬到大銀幕, 結果 Natalie Portman 和 Clive Owen 取了金球獎劇情組最佳女配角和最佳男配角, 又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和最佳男配角提名.
個人不大喜歡 Clive Owen, 他是近期上畫的 "Derailed" (出軌) 的男主角, 曾演出的電影有: "Sin City", "King Arthur", "The Bourne Identity", "Gosford Park"等, 但在 "Closer"中演出頗出色, 把 Larry 那種佔有慾強又有點變態的性格演活了. Larry 是劇中最奸狡的人, 千方百計要把 Anna 從Dan 手中奪回, 又和 Anna 提出離婚前荒謬的協議. 原來 Owen 早在倫敦劇場版 "Closer" 當中演過 Dan 一角.
電影中描繪分手的情侶那種問個究竟的不理智很真實. 明知越問只會越不想聽, 但被拋棄的一方永遠都想知更多. "你們有在這兒做嗎?" "你享受嗎?" "你喜歡她因為她比我更成功?"
還有電影在兩對情侶分手時作了一個對比, 印象很深刻, 但不明白何解沒有 Dan 與 Anna 偷情的片段, 或許導演覺得不重要. 電影把被拋棄的男人和被拋棄的女人作了個比較, 男的永遠較難接受做失敗者.
總括來說, "誘心人"切切實實是一部好電影, 請勿錯過!
週日一記 -- 罪人屈服.心情控制.百感交集
疲倦的身軀, 上床時刻意沒有校鐘, 打算睡個好覺, 希望可以睡九小時. 怎知, 像神的呼喚一樣, 七小時後精神抖擻的起床, 好像對我說:"我已醫治了你, 快點起來回教會吧!" 祂的力量果真厲害, 今天是多月來最早返崇拜的一次, 好像在提醒沉溺在低谷的我: "我沒有遺棄你!" 我這個罪人唯有低聲下氣屈服了.
今日點滴:
1. 詩歌第五十八首, "主名至寶" 其中一句: 主名能醫破碎心靈, 安定煩惱心情 (it makes the wounded spirit whole, and calms the troubled breast).
2. 入了腦: 北京一小女孩在公車上和父母講述有些人不愛在公車上讓座與其他人, 結果一自私男乘客以為小孩在說他, 兇狠地活活把她勒死, 全車沒有人幫忙制止; 牧師在北美一教會崇拜, 領聖餐儀式有所不同, 傳的是一塊大餅, 一隻大杯和一塊布, 每個弟兄姊妹輪流拿餅, 喝完杯內的酒, 再用布拭淨自己在杯上喝過的位置.
3. 沒有入腦的: 許多
和諧平靜的週日, 忽然被人弄得怒氣沖沖. 我才不會讓人摧毀我美好的一天 ! 今次我不會就此妥協, 有guts! 朋友說我很會令自己開心, 特別是當失意或沮喪時, 不會容易淪入抑鬱的邊緣. 或許有些人在這方面是比較懂得控制心情. 不過, 我知道真正患抑鬱的人連緊有令自己高興的能力也沒有. 這個時候當然是我鍾愛的Les Rendez-vous' brunch!
進去時只見兩個老外分別坐兩張桌, 真好. 不久, 兩人都相繼離去, 這麼寧靜, I really need this! 叫了個 La Complete 及 Latte, 希望來個完滿的星期日!
忽發奇想 (以前也曾這樣想過), 假如有一個可以看到未來的 screen 或 album, 讓我看到自己的未來, 小時的我, 若看見今天的我在吃crepe一景象, 會否想像得到我在過的是什麼日子. 這樣的 screen, 如果可以讓我看到十年後的我, 可能更令我害怕. Life is really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今早一切都美好, 怎能想像數小時後會變成這樣的星期天!
有時想, 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和家庭管教, 著重個人主義, 自由, 是否正造就現在的自我中心和難於妥協? 抑或我看電影看得太多, 潛意式把自己的人生戲劇化? 眼見外甥女們比我們更幸福, 更自主, 她們的未來會否更難捱?
Brunch 後從另一邊向下走, 經過奧卑利街, 見到一間名為"Flying Pen"的廿四小時早餐店子, 坐滿人, 下次一定要來試試!
P.S. 離開士丹頓街前, 看到老外們成雙成對地享用brunch, 有些更是一對對的美男子, 為什麼俊俏的男子都是同性戀?!
Friday, January 13, 2006
Familymoon
familymoon (FAM.uh.lee.moon) n. A honeymoon in which the bride and groom also bring their children from previous marriages. Also: family-moon. (www.wordspy.com)
在歐美, 離婚和再婚已成了大氣候, 二人婚後甜蜜蜜的渡蜜月已變成一家人的活動, 旅行社紛紛作出配合, 為這些"stepfamilies"安排特別設計的家庭式蜜月旅程.
美國一旅行社總裁稱, 自2001年以來, 選擇攜帶小孩及其他親人一起在渡假村舉行婚禮的新人上升了25%. 以往, 再婚的夫婦渡蜜月時都會把孩子交給親友看管, 兩口子遠走高飛一樂也, 然後回來告訴孩子他們已結婚. 但現在再婚的新人都愛和孩子一起分享這個重要時刻, 讓他們感受到有份參與建立這個新家庭. 去過家庭式渡蜜月的夫婦都覺得, 捨棄了自己最疼愛的人的蜜月假期一點意義也沒有.
這個現象其實有點悲哀, 幸好香港還未普及, 但現實是我們的離婚率也不弱. 據報道, 每兩對港人結婚便有一對正在辦離婚. 很多荷里活電影已經常拿stepfamily作故事題材, 一個完整的家庭幾近沒有可能.
數字遊戲 (資料提供 - Stepfamil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43% 首次婚姻最終以離婚作收場
65% 的再婚涉及前一段婚姻的孩子
60% 有孩子的再婚最終也以離婚作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