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December 02, 2009

Someone I Loved 我曾經愛過

揀了這齣"Je l'aimais"因為取景於香港, 很想看法國人眼中的香港. 然後一看便想起友人曾說她曾參與拍攝一部法國片... 噢應該是這套了... 果然真的是這套.

故事改編自Anna Gavalda的小說. 男主角是許多人都會覺得面善的Daniel Auteuil("Mon meilleur ami"/My Best Friend2006及"Caché"2005). 女主角是Marie-Josée Croze, 一看便覺得非常面善但一時想不起哪齣電影見過她. 回來一看, 噢, 原來是"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2007)的女主角. 也曾參與"Munich"(2005).

不喜歡電影的開首, 其實有點多餘. 根本不用花那麼多篇幅在Pierre(Daniel Auteuil)和媳婦Chloe帶同小孩子出走一段. 不喜歡這種話當年式的"故事是這樣的"的老套方法. 因為戲肉/整個故事其實是二十年前Pierre和他的戀人Mathilde的一段情.
好了, 二十年前的香港是怎樣呢? 他倆的愛情故事始於二十年前的香港. 唔... 原來和本地人做生意要先交換大家的家庭照... ??? 真的麼? 香港那些場景還算可以, 不過總有些令人發笑及不合理的地方.

不合理是, 原來在異地傾生意做presentation時也有心情一見鍾情. 或許我不相信一見鍾情吧, 至少也要"幾見"吧. 有欠說服力.

回來細看電影節小冊子上寫著: "a woman he met in Hong Kong 20 years ago, for whom he didn’t dare abandon everything, choosing instead a safer and more familiar path." 唔, 我覺得他不是不夠膽, 只是愛得不夠吧. 他始終都是揀了家庭, 揀了自己的太太. 女人(Mathilde)打從第一步已經輸掉. 什麼pact(約定), 你立這個無聊的約定就是叫自己死快一點而已. 她根本輸不起, 卻來立這個不用負責任不受拘束的遊戲約定. 故事發展看似好好玩, 想必許多觀眾都有點嚮往這種"不用負責任"的愛情: 男的每出外工幹, 只要通知女方地點時間, 酒店位置等, 女方會自付機票, 出現不出現不一定, 有的是驚喜, 她可會在房間等著他. 不見的日子, 約定的規則是, 大家都不問對方的私生活, 包括感情生活. (這段男主角不停穿梭世界各地酒店來見愛人的畫面拍得不錯)

你認為這種"刺激好玩"的愛情遊戲可以玩多久? 後果又會是怎樣? 二人都玩得起?

Pierre對Chloe說: we don't stop loving someone, we start loving someone else, maybe there's room... you just can't help what's happening... 某程度上或許是對的(不是對與錯, 而是許多人都如是). 他沒有不再愛其妻子, 只是心裡還有空間多愛一個女人吧了.

不算是很喜歡的電影, 不過也可一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