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母親.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母親.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June 13, 2018

生日更念母

每逢佳節倍思親,臨近生辰更念母親。

常有買錯衫或穿了一兩次不太愛穿的衣裳。以前偶然有些可以轉贈給母親。記得有一件紅紅地的one piece,好像是奶奶壽辰時買來穿的,我的另一半一向對穿衣有點講究以及對我的衣履很有「意見」,有時一句評語足以把我的新衣打入冷宮。這件紅衣其實蠻漂亮,有一天,是母親大手術後數個月,開始逐漸回復到她的活躍生活,我叫她試穿這件紅衣,她說:不是吧?!你媽幾歲了?!我說:我覺得你會穿得好看呢!

穿上紅衣,母親真的很合身,滿面笑容,我還給她拍下照片。我和二家姐都說:你咁多飯局,又可以著去打麻雀!幾靚呀!她很高興。

雖然最終母親都沒有再穿這件紅衣,但那刻的快樂,都已足夠。

Thursday, May 25, 2017

斷捨離

日本人說的斷捨離,一門學問,特別對都市人來說,越來越貼身。

母親離開後,要面對的其中一個大難題是執拾。

我其中一個弱項也就是執拾。

母親和我都不愛丟東西,但又愛購新衣。我念舊及懶,母親主要是懶(哈哈)。牧者及友人都說,要執拾就和姊姊一起執拾,一個人去執拾太困難了。

別說家,我的辦公室也需要執拾執拾啊!

知道其實可聘請專人上門來幫忙斷捨離的,我想,我們或許需要這個幫忙!

Monday, March 06, 2017

你想活到多少歲?

看了「伴生」,遲些或再談此記錄片。

看了這篇訪問:懵懂少年的生命課堂 — 專訪紀錄片《伴生》導演黃肇邦

當中...「你想活到多少歲?出奇地,沒多少答「長命百歲」。人人都說,在失去自理能力前離開,已經足夠。」

對啊。想著,母親在2015年初大手術後有一段時期需要我們貼身照顧,她渾身不自在,又不可以自己出外,非常沮喪。那就是喪失自理能力的感覺。後來她漸漸康復過來,又可以獨自外出見朋友參加各樣平日喜愛的活動及聚會,人也回復開朗。

感謝主,她臨返天家前再一次喪失自理能力的日子,都是兩星期左右,不算很久,天父便接她回去了。

不錯,希望她可以長命百歲是自私,最重要是她有快樂又有質素的人生,太長未必是祝福。

Friday, February 24, 2017

半生

如果人生已過了一半(或不只一半),那麼,前半生就是有母親的人生,後半生就是沒有父母親的人生了。好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外婆離開的那一年,母親的年紀和現在的我也差不多。

雖然母親不算後生,但現在總見很多老人家都有八十多九十歲。連幫她做手術的教授都說她年輕。母親說:我年輕?﹗教授說:七十多歲當然年輕啦,現在一般(人)都可以有八十多九十歲的了。

對,為什麼母親不可以活到八九十歲呢?當然,我們都知道她真的不想太長命,尤其是當體力都不如從前的時候。

人生就是如此,很無奈。母親有我和二姊姊那麼愛惜她照顧她,她卻沒有很長命(對,我有時很貪心)。有些老人家,或許沒兒女又或和子女關係疏離的,卻要活到九十多歲。

Friday, February 17, 2017

Stages

在twitter寫:Stages: anxious / sad / unbearable - busy - calm - emptiness - more to come...

大概概括了母親返天家那星期至現在的感受。那星期就是不安、悲傷和難以承受。之後是安排她的安息禮拜,很是忙碌。然後安息禮拜的平靜和之後返回正常生活和工作,都算平復一點心情,但當然仍不時要大哭一場。

然後是現在的虛空感。不是寂莫不是悲慟,是不懂形容的虛空感。

起初我的感覺是,這世上我最最最心愛的人已不再在地上了,往後一切都不再一樣。雖然我們都信主,有永生的盼望,知道將來會再重聚,但仍然有這些切實的感覺。

媽咪,你在天上好嗎?

Friday, February 10, 2017

一個月零六天

母親已返天家一個月零六天了。

很多東西。之前一直想把一些都寫下來,實在沒有力氣。或許現在可以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寫,可作療傷又好,抒發一下又好,紀念一下她也好。

或許最終會寫出一本書。

在母親的安息禮拜上,我分享了十分鐘多一點有關她的一些,基督教安息禮拜稱之為「述史」。我在安息禮拜五天前用了差不多一天寫下來,因為要趕給母親教會去印製程序表。寫是寫了,也以為自己沒有可能平靜地在台上分享,如果太激動就交由二姊姊幫我。最終,我整天的心情都算平靜(或許如丈夫說,我和二姊整天都太忙了,哪有時間去激動),家人及好友都不太相信我可以如此有信心地分享了十多分鐘。

從哪裡開始寫好呢?

我想去看「伴生」(Snuggle),之前不敢去看,現在應該夠膽去看。二姊說會哭崩,我說,既然都要哭的了,就一次過去大哭一場也好。

找天再寫。

(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人讀到這些文字)

Tuesday, December 13, 2016

One Month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r mum's doc told you she has one to two more months to go?

Tuesday, October 11, 2016

Mum

She is not doing ok. And we see her deteriorating gradually. It's heartbreaking and hard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is slow and killing us. Killing all of us bit by bit. It's a difficult year. Wake up everyday seeing her still alive is a blessing. And so far, no pain. Thanks God and thanks to the Chinese meds. Stay strong mum, you are our heroine! 

Tuesday, June 07, 2016

口述歷史 ~ 五

那天買了光酥餅回家,和母親閒談間又說到她的兒時往事。她說,那時外公印刷店附近有家餅家,每天有一個店員踏單車來,送上一個像載月餅的鐵盒,內裡放滿小吃:如光酥餅、棋子餅、雞仔餅、 合桃酥之類,然後翌日才回來收取及計算吃了多少和找數。這些小吃都是給印刷店員工作下午茶點,母親及姨母們有時也會拿來吃的。吃剩了怎麼處理?母親說:不知道啊,他們就是拿回去。

現在這個行不通,因為衞生問題嘛。吃剩都丟掉又有點浪費。他則打趣說這門生意現在行不通。

口述歷史 ~ 一

口述歷史 ~ 二

口述歷史 ~ 三

口述歷史 ~ 四

口述歷史 ~ 六

Tuesday, October 20, 2015

看多一會

周日傍晚,偶然都會和母親出去走走看看日落。近月的周日下午,她有時寧願留在家看韓劇或睡午覺,沒多閒情和我去散步。

剛過去的周日,查看完天文台的日出日落時間,由早幾個月前的七時多才日落,這天已提早至六時左右。五時多問母親想不想出去走走,她這天有興緻,便和我出去了。

這天本來不算太陽高掛的日子,走到海傍,心想今天的日落應該都不會有什麼特別的了,打算走一會便回去。怎料天色越來越美,一小時的變化之大,實在令我們不敢相信。

幸而沒有提早回去,否則便錯過美景了。 
 

世事很多時都是如此。本以為平平凡凡,上天總給人意外驚喜。

Tuesday, April 28, 2015

口述歷史 ~ 五

那天母親和以前教書的同事飲茶聚舊,回來後述說她當年結婚前過大禮多個好姊妹兼同事都來一起慶賀的場面。

有母親同事對我姐姐說(飲茶當天姐姐也在場陪伴一會兒):你媽咪過大禮好似流水作業咁架,佢屋企開舖架嘛,好多人架當日。

原來吃飯聚會都在店舖門前,有好友也有街坊和鄰居/附近店舖的店主等等都來到賀 ,場面非常熱鬧,我想,或許就像新界人吃盤菜那種場面吧。


前文:

口述歷史 ~ 一

口述歷史 ~ 二

口述歷史 ~ 三

口述歷史 ~ 四

Thursday, March 19, 2015

Napkin Notes

有時也想母親寫點東西,留待他日我們慢慢看。不過好像曾提起過,她沒多大興趣。她生病前曾經連相片也不想拍太多。

不過過去一年她說過好些「金句」我都記在心裏。去年三月廿七日,我拿了假期去看電影節,回家一會再準備晚一點出門時,她在廚房告訴我:佢地話(ultrasound)照到有影... 說時聲線微微震動,略帶驚慌。而自那天起,母親患病的事實便一天一天圍繞著我們了...

堅強的母親,以前常常說「患了病我不會接受治療的」,然後可能是為了我們吧,她鼓起勇氣面對治療和治療後留院數天至一星期的艱苦。

「你咁乖,阿媽死都掛住你... 」

「最乖你,你話我點捨得走... 」 

今早,母親和我分享了她剛做的夢,是四五歲時的二姊姊,坐在她的大腿上,母親問她:「XX(姊的名字),第日阿媽死,你點呀?」姊回: 「我唔會傷心,因為你先攞鎖匙上天堂,開門等我地第日上去囉。」感動死... ^_^

感謝神,這一年以來每天都和我們一起,面對困難和挑戰。繼續祝願母親安好,身體健康!
 
Napkin Notes Facebook

Friday, January 09, 2015

一些

自得悉母親患病之後,有一兩次在fb上提到,也著好友及教友們為她禱告。告訴母親,她說我這樣不對,平日不去崇拜,母親病倒就找人家  :P 教友們都說不要這樣介懷,大家弟兄姊妹,互相禱告不要太計較。感謝神母親的教會生活很充實,又有很多教友及朋友支持。

不只母親,這些日子以來,我也感受到不少朋友們的關心。有經歷過類似情況的大學友人主動分享了其母親的故事給我,我也轉送了給姊姊們細讀,給我們好些insight。遇到至親患病,除了悉心照顧及找好醫生幫忙外,的確也要尊重病者意願,這個作為女兒們,實在不是易事。自私一點,我們當然希望她能長命百歲,但假如治病過程太辛苦病者接受不了,又或要常到醫院留醫,我們也不想太殘忍。也有認識廿多年的朋友母親也在患病中,大家不時在whatsapp上互相問候,互相支持。

不過病者有心理準備是一回事,要接受患病一點都不容易。有誰不想舒舒服服在睡夢中返天家?要勇敢面對疾病實在是人生一大挑戰。

母親一向是個勇敢的人,不過就是怕痛。作為女兒,希望神給她力量,當然更希望母親早日康復,繼續精彩生活。